2025年山西转型金融落地发展研究-自然资源保护协会_焦化_工具_煤电
报告由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、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联合发布,聚焦山西省转型金融发展现状、挑战及对策,为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。
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典型,煤电、钢铁、焦化等产业占工业营收66%、碳排放84.1%,转型压力突出。转型金融作为定向支持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工具,其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:构建了涵盖煤电、钢铁、焦化、有色四大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体系,出台《转型贷款实施指引》等配套文件;太原、长治等四市开展碳账户试点,太原碳账户平台实现“监测核算-金融对接”全链条管理,累计发放低利率贷款超113亿元;转型信贷规模逐步扩大,2024年新增授信86.14亿元,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、碳足迹挂钩贷款等产品落地,但债券、基金等工具应用较少。
重点行业转型资金需求庞大,2025-2035年煤电、钢铁、焦化三大行业需求超8000亿元,其中煤电需5381亿元,钢铁1483亿元,焦化1200亿元,现有融资工具难以满足。
当前面临多重挑战:政策层面,转型金融目录覆盖行业有限,激励机制不足;金融机构层面,企业转型认定复杂、能源数据获取困难,产品结构单一;企业层面,转型认知不足,碳排放管理粗放,信息披露积极性低。
报告提出三大建议:一是优化政策体系,扩充转型金融支持行业,搭建综合服务平台,强化财政贴息与货币政策工具协同;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创新,开发中长期产品,探索“转型+普惠”等组合工具,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;三是提升企业转型能力,制定中长期规划,强化碳数据管理,完善信息披露机制。
展开剩余80%山西转型金融需政策、金融机构与企业协同,通过标准完善、产品创新与能力建设,破解高碳产业转型资金瓶颈,为全国资源型地区提供借鉴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发布于:广东省